【推荐】满分作文汇总六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满分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亲在,天在;母亲在,家在。今天又一次细读父母,我明白了这一道理。
父亲,瘦高瘦高的,不似山那样壮伟,广罩四野,不过,在我心里,他就是天。
小时候,我是父亲的“尾巴”,父亲在哪,我在哪;父亲晚上坐班,我也坐班,哪怕是趴在办公桌上,或是蜷缩在藤椅里。因为父亲在,我的心就安定,就充满光明,就没有黑暗,就没有鬼神。那时我和许多小孩一样,都怕“鬼”。
或许是生性胆怯,七八岁了,我都不敢上街,可理发是必须的,最终都是父亲陪我前去。在今天许多人看来,父亲是不是惯着我呢?有一点吧,但推想父亲之所以这样做,恐怕更多地是支持与引导吧,诸如上那家理发馆,见到人如何打招呼,父亲都会细细地教我。
或许是生长在教师家庭,我们几姊妹,没有谁没有受到过父母的文化启蒙教育。可能是我比较笨,数学应用题是老大难,为此父亲没有少花脑筋。有时父亲还是有不耐烦的时候,这时手指头会敲在我头上。有较长一段时间,我还为此有些恨父亲。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的许多原则大事,基本上是父亲说了算。如在茅草坡上修房造屋,又如大姐二姐当代课教师,再如我和兄弟定要考大学,还有卖掉老宅,调到区中学。等等。这一些,确实也该是一家之主所为。父亲要撑起家里的天。
说父亲是“天”,还因为他勤学实战,能教初中语文、政治、化学、音乐、美术。他育过一家三代人,桃李满天下。
说父亲是“天”,还因为它有宽阔的胸怀。父亲曾是XX起义投诚人员,文化大被造反派“挂”起,下生产队劳改。虽没被捆绑,但还是吃了不少苦。结束后,他原谅了造反派头目。说到共产党,父亲一直都夸“好”,他对多党的言论是很反感的。
读完父亲,再读母亲。如果说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那母亲则是家里的贤内助。想当年,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和母亲那点代课津贴,要将一大家养活,实在是不容易。母亲便理起了我们这个“家”。记得母亲没代课后,她就和我家婆一起,做起了酒药,还喂起了猪(每年杀一个,卖一个),养起了蚕。还把屋前屋后和屋侧边的边角地侍弄起来,种植各种蔬菜。
母亲在没生病前,可是走路如小跑,肩可挑,背可背的女人。母亲有时自夸自己,生我二姐时,哪有什么鸡蛋,全是吃干板菜。
可以说,父母一生都很勤劳。那些艰难的日子里,父亲带着大姐二姐垒土造屋,上山检柴……母亲呢,则做饭、洗衣,喂猪、养鸡……在我的印象里,父母哪怕到城里后,几乎是不进馆子的。在他们看来,饭馆里的东西不够卫生,而且还挺花钱的。所花的钱,可以在家里操办好一桌哩!
不过,有时远亲来了,父母还是渐渐习惯在馆子里请吃饭。按照父亲的计划,他打算自己花钱,把一大家请在馆子里吃上一顿,因为平时往往是“锣齐鼓不齐”。不过父亲的愿望还没实现,他就病逝了。真替父亲感到难过。
20xx年父亲离开我们,20xx年母亲又离开我们,一时间,我陷入情感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天塌了,家没了。父亲在,我们一家的天空完整无缺;母亲在,兄弟姐妹是一家;母亲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父母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怀念与无尽的思考。
可以说,父亲的坚韧、刚直、宽容,母亲的柔顺、善良、能干,这一些都已经化作了我们作儿女的精神血脉,指引我们做人处世,指引着我们去完善美好的人性,铸造更加辉煌灿烂的人生!
在同学的强烈推荐下,我怀着好奇极不情愿的打开了《海底两万里》但是我不禁被凡尔纳的想象力深深震住,海底那个神秘的世界深深吸引了我,我多想跟着阿龙纳斯一起去探险。
这本书讲了法国生物学家应邀去考察海上出现的那个所谓的“怪物”,可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怪物”不仅未被清除,而且驱逐舰反而遭受了“怪物”的重创,阿龙纳斯和他的仆人康赛尔,及捕鲸手被请到了“怪物”上。后来他们才知道那并不是怪物,而是一艘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
船上是尼摩,尼摩船长是一个神秘的人,他有着多重性格,他可以把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把财富分给穷人,但是他对陆地又有着一份仇恨。总之他是个善良、正义、敢爱敢恨的人。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他们经过了各种各样奇特的地方。更是领略了海地无限的美景,最后总他们还是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诺第留斯号。结束了他们的海底探险。
说起凡尔纳的想象,那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几百年前海底潜艇,海底隧道等,或许只是一个幻想,但是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好多幻想均已变成了事实,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凡尔纳所写的将会成为现实。这次在书中的勇敢者的探险让我深深热爱上了浩瀚的海洋,让我更加明白了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读了这本书,我对凡尔纳更多了一丝敬佩与崇拜,也让我更加喜欢他的书,他的书给我的感觉十分震撼。他描写的场景和人物的生活真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谁能想到这是纯粹的科幻小说呢?后来我又读了他写的《神秘岛》,总之,《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名著,值得大家去阅读。
人是文化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产物。所谓文化,即是自然的人化,脱离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和文化的产生。然而在人类及人类文化产生以后,人和自然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时至今天,随着信息化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这一趋势更在加剧,以至众多人们只能通过电视、互联网去感知自然,从中了解全球的天气变化,知悉生物的纲目属种。然而,人们通过现代科技所感知到的,其实只是有关自然的一些知识,并非自然本身。因为,你可以从天气预报得知本地有雨,那雨点却砸不到你的身上;你可以从网上看到一朵鲜花开放的过程,那花香却飘不进你的鼻孔。
然而许多人却满足于借助现代科技感知自然,甚至误以为自己所感知到的就是自然本身。两千多年前的哲人,曾将自然视为宇宙万物运行和个人立身行事的最高法则,诚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今天的人们则普遍视自然为身外之物,对天光云影、鸟语花香多无动于衷,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排除了自然的一席之地。其结果,人们的感官钝化了,缺少了自然的浸润,心态日益浮躁,人性日益偏枯,在一定程度上,人正在变成“机器人”。
出现这种局面,和工业时代以来人们对自然的不正确认识有关。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被打破,自然主要成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日益朝着功利化的途径发展.除了少数的文人雅士和艺术爱好者,人们已无暇静观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自然带给人的审美愉悦和对人性情的陶冶,逐渐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占主流的儒家文化对自然不够亲近,也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基因。孔子曾教导他的孩子伯鱼多读《诗经》,因为可以从中“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而不是让伯鱼更多地走出家门,从大自然中去接触这些草木鸟兽.西汉的董仲舒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代表,他为了专心读书力求上进,曾蛰居楼上,三年不窥园,从中体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极端重视和对自然风物的无知拒绝.儒家这种重视书本间接知识而相对忽略通过实践获取真知的思想,无疑对许多国人长期怠慢了自然要负一定责任。
与之相对,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追求诗意的栖居,对今天远离自然的大众而言,无疑是一剂纠偏的良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人,尤其是那些困居钢铁丛林的城市人,实在有必要摆脱对现代科技过度的依赖这一“文明的偏至”,有意识地回归自然,回到人的本初,以达成人性的全面发展。
当今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一条条信息接踵而至,产生不同的能量磁场。我们或者沉迷其中,或者匆匆掠过,或者受其影响,不同程度的接受着这个磁场的效应。其实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时不时的接受着信息的轰炸。各种各样的短视频,人们在被它吸引,接受着它带来的各种刺激的同时,实际上也影响着我们的想法和做法。所以现在的大多数人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去完成一个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成就,总是喜欢去做一些短时间内就能得到成果的事情,难道不也是这种现状下产生的影响吗?
就现在大学生毕业之后的选择来说,大家大都倾向于去选择一份高薪职业,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就算是毕业考研的那一群来说,很大一部分也是想着有一个更好的`学历去面试更好的工作,也就是研究生几年并不是专心学术而是专心毕业证书,所以造成现在能专心研究的人才越来越少,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有些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段长时间的积累,沉淀才能厚积薄发,但是能耐得住的人又有多少呢?各种信息的冲击,让我们的欲望也不断的增加,又有几人有足够的定力呢?所以说在信息纷杂的世界中,守住自己的内心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身边的人都被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而我们又是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集体中,所以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当人们都在追求某一样事物时,你也会不自觉的跟着人群走。所以我们要有明辨的能力,不至于随波逐流。
其实信息自身本无好坏,主要看我们怎样去接受它们。在现在的社会中,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公开之快,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情,也算是间接的增加了我们的见识,有一种“坐地日行千里之感”。信息的高速和透明,也让各种事情变得更有效率。例如:罪犯更无藏身之处;政府效率更加高效;百姓更容易参与决策等等。这都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带给我们的更好的改变。如果我们在网络上接受更多正能量的信息,我们也会变成身边人的小太阳。所以不仅对于社会,对于个人都有很大的益处,关键在于自身对信息的过滤和筛选。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我们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守自己的本心,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我们便不会在信息的洪流中,被其淹没。
推开一扇窗,欣赏一片景。窗外风景如何,源于内心。只要内心充满光亮,窗外风景自是无限明媚。在心中种一簇淡菊,身入俗世,眼中亦是优雅之景;在心中洒一树荫翳,身处樊笼,眼中是清爽之色;在心中坠一滴甘露,身处闹市,眼中亦是寂静无限。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放弃执念,便可寂静安然。是啊,保持内心的平静,方可看到寂寞恬淡之景。
打开《围城》的窗子,钱钟书先生饱览寂静学问之景。不管外界如何吹捧,钱钟书只管在清华园那盏孤灯下,持一颗寂静之心与学问为友,在书海中泛舟。推开窗,钱钟书看到了静,而这静,正是来自他本心的寂静安然。
而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急于炫耀自己的一时成就,内心浮躁,推开窗子,他看到的只能是喧闹嘈杂。只有内心平静的人,才能看到寂静恬淡的景色。
我不禁想起,三毛内心保持优雅,推开窗子,她看到的是撒哈拉的长河落日。保持内心优雅,三毛与丈夫荷西投入沙漠的怀抱,远离俗世,她做了她的“素人渔夫”,以内心的优雅,看到了她那灿烂的依米小花。正如同她自己说的:“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保持内心的优雅,启而视之,三毛看到了黄沙漫漫中的优雅落日,沐浴阳光。
而在民国这个乱世,阮玲玉作为一代默片之后,却没有以内心的优雅对待流言,她从窗子里看到的只是人言可畏,遂陨落香江终入尘土。看吧,只有内心优雅的人,才能洞见窗外的优雅美景。
史铁生曾说,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是什么让史铁生得以赏烟霞,游地坛?不正是来自他内心的寂寞与优雅吗?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窗外盛景自在心。
让我们在心中种一份寂寞与优雅,推开小窗,赏窗外明媚风光。
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小陈同学,他几乎每次考试都能拿满分,我都想把我的试卷和他的试卷换一换,好让我也拿一些满分去换取零食和奖励。
在上个学期的数学考试中,我们全班同学都紧皱双眉,紧张地做着每一道题。那个时候,我已经做好试卷并开始检查了。我一边检查一边想:这么多的题目,估计陈同学也被这卷子难倒了吧?于是,我借着放衣服的机会偷偷看了他一眼,结果他竟然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只见他轻松自若地靠在椅子上,随随便便地扫视着卷子。我叹了口气,心想:这次考试我肯定没他好。第二天,试卷发下来了,我的猜想果然是正确的。我考了99分,陈同学考了100分。哎,我估计永远都超不过他了!
记得在上周,我从他的座位旁经过,他的桌面上刚好放着他的作业本。我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之后,偷偷翻开他的作业本看了看。不看不知道,一看把我吓了一大跳!只见陈同学的作业每一篇都是a+,有误的地方很少,我看得羡慕到都有几分嫉妒了。
小陈,你为什么不能考得差一点呢,让我也有点信心啊!
文档为doc格式